*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大发配资
维立西呱凭借独特机制,为心衰合并房颤共病管理注入新活力,简化滴定方案更是让治疗高效又便捷,为患者带来全新希望。
心衰作为各类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重大挑战。房颤是心衰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两者常互为因果,相互促进。Framinghan心脏研究显示,在新发心衰患者中超过半数合并房颤,在新发房颤患者中也有1/3的患有心衰[1]。China-HF研究也表明,我国心衰合并症中房颤占24.4%[2]。当心衰与房颤并存时,患者的健康状况会进一步恶化,治疗难度也随之大幅增加。我国最新研究显示,房颤或房扑可使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8%[3]。面对心衰合并房颤这一复杂且棘手的临床问题,治疗上充满了重重挑战。特别是在药物治疗领域,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兼顾心衰与房颤治疗、实现“一箭双雕”效果的药物,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
维立西呱的出现为心衰合并房颤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作为目前唯一一种治疗心衰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维立西呱通过增加sGC对一氧化氮(NO)敏感性及不依赖于NO直接刺激sGC两种方式升高环磷酸鸟苷(cGMP)。这一独特的作用机制使维立西呱不仅能调节血管张力和心肌收缩力,同时还能减轻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使其成为治疗心衰合并房颤极具潜力的药物。为此,“医学界”特邀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和梁延春教授从专业视角出发,深入探讨维立西呱在心衰合并房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简化滴定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等关键问题,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维立西呱修复NO-sGC-cGMP通路,兼顾心衰、房颤治疗
在病理生理上,心衰和房颤相互促进和维持。一方面,心衰会通过一系列复杂机制,如心房扩张与机械性拉伸、电重构以及心房纤维化等,显著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另一方面,房颤持续存在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动过速、心肌结构改变和纤维化等因素会诱发心衰的发生[4]。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发现“细胞-信号”受损是导致心肌功能失调,进而诱发心衰和房颤的关键因素。
王祖禄教授指出,NO-sGC-cGMP信号通路的发现为“细胞-信号”干预机制指引了关键方向。增强NO-sGC-cGMP途径可减少心肌细胞钙超载,同时抑制线粒体受损[5]。维立西呱正是通过修复这一通路,在改善心肌和血管功能以及逆转心室重构等方面发挥了多重获益作用[6]。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有力支持了维立西呱在心衰合并房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在一项基础研究中,研究人员以兔子为实验对象构建房颤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维立西呱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兔的房颤发生率。进一步的细胞实验发现,维立西呱可减少房颤相关蛋白和心肌重构相关蛋白的表达(图1)[7]。这一研究结果提示,在心衰患者中,维立西呱可从抑制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两方面,或可阻止房颤的发生,为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1:维立西呱降低房颤相关蛋白的表达(左)和实验兔房颤发生率(右)[7]
维立西呱的III期VICTORIA研究结果更是为其在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临床证据。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患者基线时的房颤状态如何,维立西呱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风险这一复合终点。且相较于安慰剂组,接受维立西呱治疗的患者新发房颤风险在数值上更低[8,9]。梁延春教授强调,VICTORIA研究中纳入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基线比例较高。在随机分组的5050名患者中,在基线时有2349名(占47%)患者有房颤病史或随机心电图上记录有房颤,其中有房颤病史992例,随机心电图上记录有房颤1357例,分别占比20%和27%。即便面对如此较高比例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群体,维立西呱依然能够降低患者的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风险的复合终点,这充分彰显了其在心衰合并房颤管理中的重要临床价值。
10mg足量是关键,简化滴定让治疗更高效
药物治疗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心衰药物应滴定至靶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VICTORIA研究结果显示维立西呱能降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复合风险,同时确立了10mg是维立西呱治疗的标准用量。
在VICTORIA研究中,90%的患者可耐受10mg足量治疗[8];而在VERITA研究中,亦有78.8%的患者对足量治疗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10]。王祖禄教授指出,维立西呱10mg足量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多方面的显著获益。SOCRATES-REDUCED研究显示,10mg维立西呱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幅较5mg组更高,而且足量使用并不会增加低血压的发生风险[11]。真实世界数据进一步佐证了这一优势,VERITA研究显示维立西呱足量10mg/d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提升生活质量,还可以提升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使用剂量、减少利尿剂使用,从而优化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方案[10]。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让维立西呱快速达到10mg的目标剂量是一个关键问题。梁延春教授指出,简化滴定方案的目的是让慢性心衰患者更早足量获益。既往临床和真实世界研究证实维立西呱对血压影响小,这为维立西呱5mg起始治疗提供了依据。在今年5月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年会(ESC-HFA 2025)上公布的美国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提示,相较于维立西呱2.5mg/d起始剂量,采用5mg/d起始更有利于患者达到10mg/d目标剂量(P<0.001),而且高龄、慢性肾脏病、贫血或低血压病史等因素均不会显著影响剂量上调[12]。
ESC-HFA 2025公布的VELOCITY研究更为维立西呱简化滴定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循证证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收缩压≥100mmHg且近期无症状性低血压的HFrEF患者中常规使用维立西呱5mg/d起始治疗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高达93.4%患者接受维立西呱5mg起始达到主要耐受性终点(图2)[13]。王祖禄教授表示,VELOCITY研究支持在血压条件较好的HFrEF患者中使用维立西呱5mg/d起始治疗,将两步滴定简化为一步有望让更多的HFrEF患者尽早达到10mg足量,从而获得充分治疗。此外,简化滴定方案还能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图2:93.4%患者达到安全耐受性主要终点,且在有无心衰加重患者中结果一致[13]
小结
心衰合并房颤的管理是心血管领域的重大挑战。维立西呱作为一种新型的sGC刺激剂,通过独特的机制为心衰和房颤治疗增添了有力武器。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数据均表明,维立西呱10mg是改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标准用量,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简化滴定方案有助于患者更快地达到目标剂量,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衰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患者的预后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专家简介
王祖禄 教授
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大发配资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主编等
专长心律失常诊治,尤其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
专家简介
梁延春 教授
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希浦系统起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脏起搏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房颤动工作委员会委员
2021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全军及东北起搏器年植入量最大中心的心脏起搏专业负责人、擅长心力衰竭的治疗,执笔编写了《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治指南》
参考文献:
[1]Santhanakrishnan R, Wang N, Larson MG, 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Begets Heart Failure and Vice Versa: Temporal Associa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Preserved Versus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Circulation. 2016 Feb 2;133(5):484-92.[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6):583-612.[3]Wang H, Li Y, Chai K, et 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heart failure in China: a nationwide Cardiovascular Association Database-Heart Failure Centre Registry cohort study. Lancet Glob Health. 2024 Apr;12(4):e611-e622.[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6):572-618.[5]Li X, Liu M, Sun R, et al. Protective approache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Exp Ther Med. 2016 Dec;12(6):3823-3829.[6]Hulot JS, Trochu JN, Donal E, et al. Vericiguat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emerging therapeutic options.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21 Oct;22(14):1847-1855.[7]Lou Q, Li L, Liu G, et al. Vericiguat reduces electrical and structural remodeling in a rabbit model of atrial fibrillation. J Cardiovasc Pharmacol Ther. 2023 Jan-Dec;28:10742484231185252.[8]Armstrong PW, Pieske B, Anstrom KJ, et al; VICTORIA Study Group. Vericigua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N Engl J Med. 2020 May 14;382(20):1883-1893.[9]ARMSTRONG P W, ROESSIG L, PATEL M J, et 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Oral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 The VICTORIA Trial[J]. JACC Heart Fail, 2018, 6(2):96-104.[10]Galván Ruiz M, Fernández de Sanmamed Girón M, Del Val Groba Marco M, et al. Clinical profile, associated events and safety of vericiguat in a real-world cohort: The VERITA study. ESC Heart Fail. 2024 Dec;11(6):4222-4230.[11]Gheorghiade M, Greene SJ, Butler J, et al. Effect of Vericiguat, a 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 Stimulator, o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Worseni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The SOCRATES-REDUCED Randomized Trial. JAMA. 2015;314(21):2251-2262.[12]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p-titration to 10 mg target dose of vericiguat: data from a large observational cohort-study in the US.[J], ESC-HFA 2025.[13]GREENE S J, CORDA S, MCMULLAN C J, et al.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a 5 mg starting dose of vericiguat among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The VELOCITY study[J]. Eur J Heart Fail, 2025.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配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